威尼斯欢乐娱人v3676 基建处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党建>>正文
基建处党支部书记甘泽军《梁家河》读后感
2018-06-27 11:44  

49年前的1月,一帮年轻人背着行李,从首都北京坐着牛车,顶着陕北冬季刺骨的寒风,前往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,上山下乡,经受锻炼。40多年后,那一批北京知青里的一个人,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袖,他再次回到这里,重游旧地,看望乡亲。

此后,梁家河村成为了世界的焦点,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回访从政起步之地的意义,感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贫穷农村奋斗的艰辛,剖析蕴含的深刻哲理。5月初,学院党委作出决定,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“梁家河精神”,将“梁家河精神”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动力。

长期居住在西安市的我,由于有多位陕北农村的朋友,加之多次去陕北的经历,故对于总书记和他的伙伴们当年所承受的磨难与奋斗,有着感同身受的同感。我虽然没有插过队,但因为有多位陕北农村的朋友,在与他们同吃、同住,帮助他们家人劳动的过程中,大大增进了对中国农民的了解和感情。这份对朴实勤劳、备尝艰辛的中国农民的了解和感情,是我受用终生的财富。

多日来,品味习近平与梁家河的故事,生出了些许的感悟:

人生在挫折时与经历磨难时,只有勇敢者与坚韧不拔者才能度劫难、苦尽甘来。

习近平曾接受陕北电视台的专访,讲述他当年在陕北插队的经历。他坦言,下乡插队是被形势所迫,因为父亲在“文革”中遭受迫害,他险被送入少管所“黑帮子弟学习班”。他以不满16岁的年龄,到农村后并无长期观念,开始时也曾在困难面前退缩,几个月后便返回北京。在长辈的劝导下,他重回农村,真心与群众打成一片,逐渐适应了艰苦的环境。随后,一同插队的伙伴陆续招工、返城,他却坚持与农民一起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懈奋斗。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,这就是基层干部与群众的信任与呵护。在写了8份申请书后,他入了团;在递交了10多份申请书后,他入了党。在村干部和村民的一致推举下,他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。在各级部门仗义执言者的力争和支持下,他在下乡7年后,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。习近平这段农村生活的最大收获,还是意志品质的磨练和思想情操的成熟。他说:“15岁来到黄土地时,我迷惘、彷徨;22岁离开黄土地时,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,充满自信。”无数事例都证明了一个道理: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将劳其筋骨苦其心志。

面对新时期中国的发展道路,只有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者,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。

在回顾梁家河村的经历时,习近平深情地说:“陕北高原是我的根,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:要为人民做实事!”。习近平曾经庄严承诺: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 。由此可见,习总书记执政为民的理念,产生于陕北,并延续下来。《论语》有言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《荀子》曰:“下贫则上贫,下富则上富。”古之智者所言,是百姓富足,国家才能强盛的道理。而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则更高:一切为了人民,没有自己的利益。我们所做的一切,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。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面对强大的敌人以小搏大,以弱胜强,建党仅28年就夺得了全国政权。同样,今天如果我们抛弃了“一切为了人民,没有自己的利益”这一立党之本,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,就将岌岌可危。

梁家河的故事,是习近平从政之路的起点。那时,他作为农村基层的一名党支部书记,带领群众打井汲水,筑坝淤地,办铁业社,开代销店……为村民办了一件件好事实事。38年后,他作为党的总书记,对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思体察得更加真切:“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,期盼有更好的教育、更稳定的工作、更满意的收入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、更舒适的居住条件、更优美的环境,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、工作得更好、生活得更好” 。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一个目标:让人民过上更美满的生活。

实现中国梦,必须坚持不懈地走改革开放之路。我们全体中国共产党人,都将以为民谋利为己任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!

关闭窗口
Baidu
sogou